絲網陶瓷貼花印刷裝飾
貼花印制法是一種將圖案印刷成畫印制到陶瓷上的工藝,是現代陶瓷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裝飾技法。分釉上貼花和釉下貼花等。
一、基本概述
陶瓷貼花印制,是用粘貼法將花紙上的彩色圖案移至陶瓷坯體或釉面。亦稱“移花”。陶瓷貼花紙生產工藝為印瓷墨,瓷墨是由陶瓷顏料加油料軋成的。用瓷墨印成花紙貼在瓷器上,必須要經過780、800℃烤燒后,才能在瓷器表面上呈現出各種鮮艷色彩。
釉上貼花有薄膜移花、清水貼花和膠水貼花等。釉下貼花有在貼花紙上只印出花紋輪廓線,移印后再進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貼上線條色彩的,稱帶水貼花。貼花紙有紙質和塑料薄膜兩種,用紙質花紙須經過揭紙、洗滌等工序,后發明了薄膜花紙,便不須揭紙等工序并便于機械化、連續化操作。
貼花的特性
(一)陶瓷貼花紙主要用于陶瓷器皿圖案和色彩的裝飾,取代過去沿用的手繪和噴彩工藝。
(二)陶瓷貼花紙分辨率可達40-50線/CM。
(三)陶瓷貼花紙上的絲印油墨圖案貼在陶瓷器皿上后,需在700-800℃或1100-1350℃下燒制,才能附著牢固,色彩隨陶瓷中發色劑的品種而定。
(四)陶瓷貼花紙是陶瓷墨的載體,分為陶瓷釉上貼花紙和陶瓷釉下貼花紙,花紙的種類因組成而有區別。
(五)由于陶瓷油墨的遮蓋力強,透明度差,所以目前還不能運用三原色原理進行印刷,網點印刷方式采用非疊印的并排專用彩色墨網點印刷。
(六)釉上貼花紙印刷的油墨為高溫溶劑性油墨;釉下貼花紙印刷的油墨為高溫水性油墨。
二、印制方法
貼花印制法有手工繪版、照相制版二種制版方式。照相制版又有兩種,一種是二翻間接制版,一種是直接加網制版法。此外還有滌綸描圖紙簡易制版法,電子分色機制版等。
(一)手工繪版
手工繪版技術性較高,是全靠手工技術來描繪畫面上各個套色版,用點和線條二種方式結合繪成分色版。手工版點子是比較適合于印刷陶瓷貼花紙的,因為手工版點子比網線版粗,由于陶瓷顏料是無機性顏料,硬度大,顆粒粗,不易粉碎得很細膩,所以手工版點子粗在印刷過程中吸墨量比較足,使圖紋輪廓部份顯示清晰。但不足之處是描繪一個花面底版工時很大,再者忠實原稿性差,現在已經是不太適應生產的需要了。
(二)直接加網制版法
陶瓷貼花印制現在比較適合的是直接加網制版法而不采用二翻照相制版法,這為貼花紙制版創造了有利條件。技術容易掌握,質量較好,制版速度快,且分色出的陰圖片上已有網點成數,可以直接判斷是否與原稿上所要求的網點、成數相符合。再者,修正后陰圖網點片、拷陽圖網點片可以反拷。反拷陽圖片、網點演變幅度比正拷較大畫面層次豐富,圖紋輪廓明顯。另外還可以采用無網高光蒙片作分層爆光,層次可以拉得開、圖紋輪廓部位版面可以提深、畫面清晰度好。最后,陰圖網點片拷陽圖網點時,陰圖網點與感光片在拷版機上經過抽氣,使陰片與感光片緊合在一起,拷出陽圖片網點,點型比較結實,小網點不易消失,但是陶瓷貼花一般是專色專用,要掌握好直接加網制版特點,如何去運用其特點,對底版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修版者首先必需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掌握各種繪畫特性,彩色組合,特別對陶瓷顏料性能要有所了解,學好繪版的基本功和使用繪圖儀器的方法。
(三)滌綸描圖紙簡易制版法
滌綸描圖紙簡易制版法對陶瓷貼花印制也比較適宜。瓷器有大小不一各種器型規格,最小器型是針旨,針旨中心面積很小,貼花也要貼小花朵。描圖紙簡易制版是適宜小器型的,用二、三套色圖案花即可。此種簡易方法不是通過照相鏡頭濾色片分色,而是修版者用手工描繪有層次黑色。分色版也可以加網點,但是修版者要有繪畫著色基本功。此種簡易制版法可以稱得上質量好、速度快、設備少、成本低,也是比較適合貼花紙一部分的制版一種方法。
三、判別貼花瓷器和手繪瓷器的方法:
瓷器貼花就是將圖案做成畫紙貼在陶瓷上燒制而成,而手繪為手工繪制, 聚祥春茗茶相關人士將貼花瓷器和手繪瓷器區別介紹如下:
(一)用放大鏡(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別)看畫面的花紋,如果有類似布匹上的網狀紋,則是貼花的。
(二)手繪的不存在完全一樣的,我們可以拿兩個一樣的杯子對比下,如果畫面完全一致則是貼花。青花的釉下的貼花很難區別, 手繪的由于著力不同,顏色會出現深淺不一致,貼花的則很難做到,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粉彩的貼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區分?,F在還有介于貼花和手繪的半手繪的,這種是貼線條然后填色或汾水,通過上面的方法亦可區分,難度大些。貼花瓷目前主要是釉下青花和釉上新彩,也含潮州貼花瓷器。貼花是怎么回事?據聚祥春茗茶相關人士介紹,貼花紙有專門的生產廠生產,規模都不大,它是根據客戶的要求訂制或自己創作圖樣,在商店里售賣。生產瓷器的個人和廠家都可以直截買來、貼上,送去燒就行了。不需技藝,也不費力氣,省工、省料、省時,適合大批量生產。如日用瓷、陳設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F在工藝瓷器也大量采用貼花瓷。 貼花瓷的主要特點是看裝飾紋圖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邊緣,常常有一圈裝飾圖案。貼花的圖案,普遍會出現圖形疊交、錯位、接頭缺口三種狀況。如缸、碗、杯、瓶…之類。
(三)細看有時會發現缺色的現象,像蟲咬過。這是由于貼花紙在轉運過程中,或操作時弄掉了貼花紙上的部份陶瓷顏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現,要細看。
(四)細看對稱的、或相同的圖案。每個局部,貼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繪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這一點很重要。
(五)球面幾何形狀瓷器(如大天球瓶) ,大面積連續圖形畫的完整的人物、花鳥、風景,不會是貼花的,否則會出現折疊現象。
(六)青花分水工藝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貼花的。
(七)從顏色上判斷。無論釉上、釉下貼花紙 ,從工藝上講,陶瓷顏料附著厚度有限,顏色的深淺不易解決。對于某種顏色,如黃色,就會出現所有這種顏色在整個畫面上,都會基本一致。這是最重要的區別方法。
(八)對于有球面幾何形狀的瓷器,它的貼花紙,往往多片貼花紙拼塊組成,如山水畫,為了整體效果,也人工畫一些補充圖案。這樣就會同種顏色(如青花顏色), 手繪和貼花出現不一樣色調的現象。如瓶子,元圈裝飾線都是用手工畫的,這個顏色往往與同種貼花顏色色調不一樣。
(九)貼花和手繪同時出現的瓷器 ,表現在上下裝飾圖紋用貼花,主要部位用手畫。不過這種手繪都是把畫面用復寫紙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魚缸用的比較多。凡瓷器上用了貼花,不論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貴。
(十)從瓷體上分析,貼花瓷其瓷體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數都比較粗糙。高級日用瓷除外。好瓷體不會用貼花。
(十一)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貼花的。還有,景德鎮瓷用潮州貼花紙現象也很普遍。
(十二)用貼花瓷比較多的地方如餐具、花盆、各類魚缸、各類大花瓶、小花瓶。
(十三)用刻有裝飾紋印,印上裝飾圖案,屬人工繪制,有別于貼花。
(十四)貼花瓷器是否有收藏價值,要看它的歷史特征和數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論。
上一篇:古陶瓷痕跡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